{{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高溫炎熱的天氣,小小孩也受不了,紛紛自行脫掉厚重悶熱的紙尿片。
看見孩子起紅疹的小屁股,媽媽們不捨的問:「天氣太熱尿布都包不住,請問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訓練孩子如廁?」
在丹佛接受蒙特梭利0~3歲的知識訓練時,課程進行到嬰幼兒環境預備這堂課,很驚訝老師的上課內容並没有為嬰幼兒提供紙尿片這個選項。
紙尿片是在1947年由一位不想再洗布尿布的英國媽媽Valerie Hunter Gordon所發明。在這之前不分國籍,全世界的嬰兒屁股上包的全是布尿布。
1949年後可丟棄一次性的紙尿片開始大量生產,它的售價雖然不便宜,但是能減少媽媽們不少家事工作,從此成為嬰幼兒必備消耗品之一。
那麼方便的物品為什麼被學習蒙特梭利知識的我們,排除在嬰兒必備品之外?
原因是:
1.它會阻礙孩子的動作發展與影響健康
2.丟棄後的紙尿片對環境不友善
媽媽好奇的問:「寶寶也不包嗎?」
是的,在寶寶不會爬行之前,布尿布是最好的選擇。寶寶開始爬行後,則可以換穿有鬆緊帶的棉質練習褲。
媽媽又問:「請問什麼時候孩子會自己去廁所尿尿?」
這個問題要分成二個部分回答
第一,孩子會自己穿脫褲子嗎?
坐馬桶尿尿之前要先具備穿脱褲子的能力,這種能力與動作發展有關係。穿脫褲子必須在站立時進行,孩子會走路了,站的很穩,走的也很穩時,我們可以開始指導孩子如何穿脫褲子。
第二,神經能控制膀胱和骨盆底部肌肉嗎?
「括約肌使尿道保持關閉狀態,是利用類似拉緊橡皮筋的原理進行擠壓,骨盆底部肌肉也有助於將尿道保持在關閉狀態。當骨盆底部和括約肌繃緊,而膀胱鬆弛時,尿液是停留在妳體內。
當膀胱充滿尿液,膀胱裡的神經會向腦部發出信號,這也就是你急著要上廁所的時候。當你走進廁所,你的腦部會向下發送一個信息給括約肌和骨盆底肌肉,告訴它們要放鬆。
腦部訊號也會告訴膀胱肌肉繃緊,以便尿液可以被擠壓出膀胱之外。膀胱控制是指只有在想小便時才會排尿,為了膀胱控制良好,身體相關系統的所有部位都必須一起動員。」資料來源:(原文標題為:懷孕、分娩、和膀胱控制。本系列共七篇,此為第四篇)
以前在幼兒園工作等待孩子過了適應期,與老師建立信任關係後,無論這位會走路的孩子幾歳(15個月左右開始⋯⋯)我們都會請媽媽幫忙準備小內褲,開始進行如廁練習。
脫掉尿布的孩子,身體變得清爽,動作更加敏捷,心情也相對愉悅。
媽媽:「孩子會自己去廁所尿尿嗎?」
真實的答案是:不會
因為大部分的孩子在2歲之後這方面的神經發展才逐漸成熟,自主性的如廁行為也才慢慢出現。
媽媽:「那,孩子不是一直尿濕褲子⋯」
是的,起初每個孩子的環保袋裏都裝了滿滿的濕褲子,環保袋像一顆圓滾滾的大皮球。
慢慢的我們了解孩子想尿尿的時間,在孩子尿濕褲子前帶他去廁所坐馬桶。
在為孩子換濕褲子時,也會輕聲告訴他:「褲子濕濕的感覺是不是不舒服?下次想尿尿要記得去坐馬桶尿尿。」
過了一段時間,環保袋會瘦身成功,孩子的如廁練習也將自然發展完成。
媽媽又問:「什麼時候孩子可以開始在家如廁綀習?」
預備好的環境,預備好的成人
環境必須不怕孩子尿濕,媽媽與其他家人準備好接受一個會隨時尿濕褲子的孩子,且有足夠的耐心去處理孩子尿濕的現場,處理過程中沒有威脅、恐嚇與不耐煩的情緒出現。
環境與成人預備好,孩子在家的如廁練習可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