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圖書館使用公共電腦搜尋資料時,試了很久發現頁面永遠是那幾頁,我想要的資料,到底被藏在那裡?
這些頁面好像被設計成初步使用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的感覺。
起初我走到櫃檯請看起來很資深的長輩協助我,這位年紀非常長的長輩很熱心,她將滑鼠拿走,說話速度很快,按滑鼠輸入關鍵字的速度更快。很快的我要的資料出現在頁面上。
但是當我要找另一個資料時,我又被困在相同的頁面上,只好再請這位長輩幫忙,這一次她的說話速度與手動速度依舊快速,資料快速出現了!
這位長輩滿意的離開後,我繼續搜尋我要的資料,然後我又被困住了,到底剛剛她說了什麼?從這個頁面要如何到另一個頁面?她在那裡輸入關鍵字?
沮喪、無奈與挫折感突然席捲而來逐漸包圍我,在知識的殿堂內浪費很多時間被電腦困住的我,開始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價值感直線下滑,我是不是不夠聰明?我是不是理解力很差?我是不是一個很糟的人?
不想再浪費時間的我有二種選擇,第一自我放棄,請這位熱心的長輩幫我找我所有需要的資料。第二,重新學習,麻煩櫃台那位很年輕的大男孩教我使用這圖書館的搜尋系統。
櫃檯的大男孩感受到我情緒上的低落,他耐心的示範,說話速度平穏,並堅持我要重新操作一次,確定我會使用這套系統後他才離開。
整個教學時間比那位長輩前後幫我的時間長,但是我學會了。
在資料漸漸出現的電腦頁面上,我思考著學習過程中大人與小孩的差異性。
小孩遇到這些只想幫他們完成工作而不懂如何示範工作的大人,心情是不是像我一樣,會開始產生自我懷疑同時自我價值感低落?
每次在教室看見這些大人的大手握在小孩的小手上,被大人大手包覆的小手下面可能是打蛋器、可能是刀子、可能是掃把、可能是抹布、可能是水壺、可能是剪刀、可能是打洞器、可能是水彩筆、可能是壓水器、可能是果醬刀、可能是鷄蛋、可能是柳丁、可能是教室的任何一樣物品⋯⋯⋯
當大人快速完美的幫小孩完成工作後,這份完美的假象結果滿足了大人。
某天少了大人的大手幫忙的小孩,為不會像那天站在圖書館的我一樣無助,並相信自己無能。
建議:
1.請觀察老師如何示範工作,並練習成為你的一部份。(通常老師的話很簡短,示範時很安靜,目的在於幫助孩子安靜思考並專注在動作上。所以有時老師示範時遇到很愛說話的家長時會請你們先安靜,不要打斷孩子的思緒)
2.請握緊自已的雙手,不要再握著孩子的小手工作,請接受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髒亂的痕跡
3.請不要搶孩子的工具,可以如照片中的媽媽為自己和孩子各準備一套工具。(教室的掃把各二套,目的是希望大人有一套工具可以示範,不要握著孩子的小手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