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擔心的問:「教室裏的工作品質精美,做工精緻,看起來價值不斐。孩子從小接觸那麼好的物件與環境,會不會長大之後無法適應粗糙的器具變成愛奢的孩子?」
遵循瑪麗亞·蒙特梭利的精神,使孩子遠離會對他身心造成傷害的塑膠製美耐皿製的物質生活,是蒙特梭利老師的責任。
給孩子的工作以自然材質為主,是因為觸感紮實的器皿能穩住孩子不太受控制的小手。穩定的同時孩子手部肌肉也儲存了記憶,之後這豐富的記憶資料庫在孩子有需要時能幫助孩子辨視物件的真與偽。
當然,自然物質所製而成的器具成本高於塑膠製和美耐皿製,初次購買時實是不斐。
還好能長久使用的器具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我們若願意靜下心以時間去換算,這些器具反而便宜。
教育是長遠的工作,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給孩子使用這些器具,想傳達的不是奢華的生活態度。
愛物惜物,能長久使用,不給地球造成負擔,透過實際的使用與成人愛物的生活態度示範中,潛移默化傳遞不浪費的觀念給我們的孩子。
給孩子質感佳的真實器具,與會不會養成一個奢華的孩子沒有關係。
《在維也納慢慢教孩子》這本書中洪雯倩說:「如果我們怕的是小孩沒飯吃,而不怕吃的尊嚴全無,那麼餐桌上少了一張餐巾紙也無所謂。如果我們認為乾淨無毒的食物是有權有勢的人才能負擔得起的奢侈,那表示這個社會道德的食物鏈有著很大的問題。」